新北推進“垃圾不落地工程” 3年內消除所有垃圾房
摘要:在薛家鎮政府大院內,記者途經垃圾收集亭時,聽到小喇叭里傳來請幫垃圾找個適合家等聲音。該鎮副鎮長唐剛告訴記者,這是他們特地設置的語音傳感系統。只要有人去投放垃圾,在距垃圾亭1-2米范圍內,傳感器就會播報垃圾分類的相關內容,提醒按分類要求正確投放
在薛家鎮政府大院內,記者途經垃圾收集亭時,聽到小喇叭里傳來“請幫垃圾找個適合家”等聲音。該鎮副鎮長唐剛告訴記者,這是他們特地設置的語音傳感系統。只要有人去投放垃圾,在距垃圾亭1-2米范圍內,傳感器就會播報垃圾分類的相關內容,提醒按分類要求正確投放。
垃圾房拆除,取而代之的是垃圾分類收集亭。
記者了解到,薛家鎮已實現全域垃圾分類。全鎮去年投入900多萬元,建了151個垃圾分類亭,采購了4輛1.5噸拉臂車、15輛電動掛桶三輪車和300只中轉箱、5300只分類垃圾桶,全面實行垃圾不落地收集。
記者發現,在每個垃圾收集亭,都有一位垃圾分類指導員,他們隨時指導前來投放垃圾的居民。該鎮居民鄭先生說:“垃圾分類并不難,就是老習慣難改。”目前,鎮城區生活垃圾主要分為可回收、不可回收和有毒有害三類,而農村生活垃圾分為易腐、不易腐、有毒有害三類。全鎮配設了258位垃圾分類指導員,并實行網格化管理。自去年全面實施垃圾分類至今,鎮垃圾資源化利用率比以前明顯提高。目前,每月資源化利用可回收物約60噸、有機物約30噸、餐廚廢棄物約270噸,收集處理有毒有害垃圾2-3噸,每月垃圾量減少約15%,全年預計可減少垃圾約4500噸。
薛家鎮是全市全域垃圾分類的三大示范鄉鎮(街道)之一,而新北區在全市各區中率先啟動并推行農村垃圾分類和收運體系建設。新北區環衛處處長顧耀琪對記者說,他們去年10月就啟動了有毒有害垃圾存放和收運,專門設計了10條線路106個點位的收運路線。同時,在全區范圍內開展垃圾“房”改“亭”行動,至今已消除了186個垃圾房,力爭用3年時間把全區垃圾房改為垃圾分類亭,同步配套機械化收集作業。